Skip to content →

分类: 历史档案

海派旗袍文化经典著作:《上海名媛旗袍宝鉴》

日前,一部堪称海派旗袍文化经典的著作——《上海名媛旗袍宝鉴》,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著作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彩色精装、印制精良,既有上海名媛的旗袍照片,又有这些名媛身穿旗袍的老照片,还有她们的生平事迹介绍,把海派旗袍与人文精神艺术地融会贯通于一书,使读者在欣赏这些精美旗袍的同时,进一步领略她们独特的名媛精神,这在中国出版物中首屈一指,堪称独创。

阅读全文 海派旗袍文化经典著作:《上海名媛旗袍宝鉴》

留下一个回复

上海作家陈丹燕:上海是个被误解的城市

在中国作家中,陈丹燕有“上海记忆的追寻者”“海派文化阐述者”之称。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正当上海热方兴未艾之际,陈丹燕似有意或无意,适时赶上这股上海热,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弥漫着上海怀旧风情或描绘上海传奇女性的著作《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上海色拉》,这四本直接以上海为名的作品也使陈丹燕盛名远播,成为具海派特色的畅销书作家。

阅读全文 上海作家陈丹燕:上海是个被误解的城市

留下一个回复

乱世才女苏青:花落人亡有人知

 20世纪40年代,人们称苏青、张爱玲为上海滩女作家中的“双璧”。她俩毕竟是有瑕疵的玉,沧桑几度,尘封入土。直至“三十年河西”,“考古队员”柯灵的一篇《遥寄张爱玲》,使张爱玲复活。俄顷,张爱玲的大小杂著像零珠碎玉,夺目于书肆坊间。犹如一枚纪念章的背面,好似一部书的封底的苏青,也随之跃入人们的视野。

阅读全文 乱世才女苏青:花落人亡有人知

留下一个回复

怀旧与真实的老上海

上海的“怀旧热”其实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年时间——从慢慢开始萌芽到发展成一个“热”,到目前它还在持续,还没有降温的迹象。这个“热”最早体现为文学领域中张爱玲的小说热,随后又扩散到对苏青那样的上海沦陷区作家的重新关注,她们的作品在校园和文学人口中悄悄地流行。

阅读全文 怀旧与真实的老上海

留下一个回复

才女的恩怨:林徽因与冰心 是朋友还是仇敌?

冰心的小说在知识阶层与坊间热闹了一阵子之后,随着1949年江山易主,大地改色,加上一连串的政治运动和林徽因、梁思成相继去世而被人们忘却。直到新千年的世纪之交,20世纪的知识分子又被重新定位和展开讨论,梁、林夫

阅读全文 才女的恩怨:林徽因与冰心 是朋友还是仇敌?

留下一个回复

徐志摩致陆小曼的情书

龙龙,我的肝肠寸寸的断了。今晚再不好好的给你一封信,再不把我的心给你看,我就不配爱你,就不配受你的爱。我的小龙呀,这实在是太难受了。我现在不愿别的只愿我伴着你一同吃苦。――你方才心头一阵阵的绞痛,我在旁边只是咬紧牙关闭着眼替你熬着。龙呀,让你血液里的讨命鬼来找着我吧,叫我眼看你这样生生的受罪,我什么意念都变了灰了!

阅读全文 徐志摩致陆小曼的情书

留下一个回复

徐志摩接受西方文学的错位现象辨析

以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和在海外更短暂的留学时间而言,他对西方文化和文学思潮的接受视域是相当宽阔的,而他的热情开朗的性格,偶然的个人机遇,也为拓展他的西方视域提供了难得的条件,这就导致了其接受视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阅读全文 徐志摩接受西方文学的错位现象辨析

留下一个回复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往事

林徽因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司法部长林长民的独生女儿,福建闽侯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1920年秋天,林长民应邀去英国讲学,16岁的林徽因便顺便随同游历。

  徐志摩在国内就与林长民相识。听说林长民来到伦敦,要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演讲,徐志摩一大早就赶往会场。在电车上他见到了十分景仰的著名作家狄更

阅读全文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往事

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