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张爱玲首部英文自传体小说《雷峰塔》出版

4月15日,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及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公共文化计划”合办的“张爱玲The Fall of the Pagoda《雷峯塔》英文原著”新发布会在香港大学举行。该小说是张爱玲首部英文自传体小说合集的上部(下部为The Book of Change《易经》,将于今年九月出版)。图为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博士在新书发布会上。中新社发张勤摄

继《小团圆》后,张爱玲另一遗作《The Fall of the Pagoda》(《雷峰塔》)15日正式出版。这是张爱玲首部英文自传体小说,写于一九六三年。

香港《大公报》消息,张爱玲的这部遗作一九六三年写于美国,但因一直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至张爱玲逝世十五年后的今日,才有机会面世。

成书早于《小团圆》

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The Fall of the Pagoda》是张爱玲早于《小团圆》写成的英文小说作品,也是她首部英文自传体小说合集的上部,下部为《Book of Change》(《易经》)。她一九六三年完成作品后,委托了经纪人和朋友寻找出版社把著作出版,五年内得到的回复都说这小说是关于主角在中国的童年生活,在当时的

美国没有市场。而宋以朗在张爱玲写给他父母的书信中,了解到张爱玲最后一次有一位朋友应承她再去找出版社,成功与否都会回来通知她,但结果是这位朋友不了了之,出版英文著作这件事就此完结。他说,从这段书信中,了解到张爱玲很想把英文著作出版,她从没说这些作品不好,也从没说不想作品出版,他看不到有什么理由现在不把作品出版。

《The Fall of the Pagoda》讲述女主角自四岁起与母亲放洋海外,其后父母离异、父亲再娶,女主角处身家族成员爱恨纠缠的关系中的成长故事,是张爱玲四岁至十八岁的回忆。宋以朗表示,该书完成于一九六三年,《小团圆》写于一九七六年,《小团圆》很多内容都是从《The Fall of the Pagoda》中译过来。《The Fall of the Pagoda》的手法较为直述,而《小团圆》的时空交错较为跳跃,将两书对照阅读,可让读者更能了解《小团圆》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而《The Fall of the Pagoda》中,还提到一些童年及少女时期更多的细节,包括她与家佣很感人的一段关系,在《小团圆》中没有。

雷峰塔代表旧社会

该书以“雷峰塔倒下”作为书名,是代表封建制度下的旧社会的崩溃。宋以朗说,这句说话来自鲁迅的一篇散文,将雷峰塔代表传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旧价值观的崩溃。他说:“书的起首讲述小女孩听工人说白娘娘的故事,说着说着,说到时势不同了,溥仪退位了,中俄战争的发生等,以前的社会崩溃了。”而张爱玲的家庭亦处于新旧社会的交替,

父亲既熟读四书五经,抽鸦片,但亦喜欢玩西洋车,母亲小时候扎脚,长大后却到欧洲滑雪和到地中海游泳,她的家庭亦处于新旧价值观的冲击之中。

在这部著作中,还可看到张爱玲运用的英文,有时候为了使外国人更能明白她的描述,她会加进东方式的语调,以英文写中国的成语,现在看来可能会感到有点奇怪,在外国人看来会感到有中国特色。宋以朗说,张爱玲自小已有写英文散文,到一九五五年移居到美国,她想写简单英文小说,而她一向认为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最好,所以该两本小说都是写自己的故事,但均找不到出版的机会,令到她彻底失望,以后再没有写英文小说。

《瞄》文化月刊主编林沛理在看完该书后,认为该书只是将张爱玲的《私语》的内容放大,更多细节,只是重复地述说她童年的家庭关系,由她父母离异,她从父亲和后母的家中逃出来,到与母亲和姑姑生活。这段家庭关系影响着她的一生,她不断重复地叙述,其实是自己的一种心理治疗。但对张爱玲读者来说,她只是用另一种语言去述说同一个故事,没有太多新意。

下一本小说是《易经》

宋以朗表示,今年是张爱玲诞生八十周年,逝世十五周年,九月份再出版张爱玲的另一部英文小说《Book of Change》(《易经》),同时亦会出版两部英文小说的中文版。

《Book of Change》写及张爱玲在香港大学念书的回忆,从书中看到很多小说中的人物和桥段都来自在香港这段生活。同时亦会出版两部英文小说的中文版。

此外,他还计划今年内出版《张爱玲私语录》,内容包括宋以朗母亲记下张爱玲私语录约三百多句,以及谈到关于张爱玲与宋以朗父亲、母亲的交情。

明年他则计划出版《张爱玲书信全集》,辑录张爱玲与宋以朗父母以及她的一些朋友的通信。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类目录 文坛动态

发表您的见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