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的最初意义,并不是指文学上的海派,而是指京剧上的与京派相对而言的海派京剧。
留下一个回复Tag: 海派文学
“海派”一词起源于现代历史上的一次争论,但参与争论者都没有想到,在他们身后,这个词有了它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文学与文化史内涵,更成为新千年之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的正面表达。但与其他重要程度相似的名词相比,海派的定义至今仍不明确,包括它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如果它是一个概念,怎么定义这个概念所依托的理论结构?如果它是一种风格,怎么描述它的美学特性与影响?
留下一个回复“海派文化并不只有百乐门的风花雪月与上海滩的打打杀杀,海派文化的基础应该是在文学上。”在上海作协一间小会议室里,知名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颙,在“与二十五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7~2018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启动仪式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再这样强调。
留下一个回复沪语写作是《繁花》被讨论非常多的部分,尽管金宇澄通过多次修订已经让非江浙人也能读得懂这部小说,但是吴方言的风格和韵味在小说现在的版本中依然处处可寻。上述的段落来自小说第九章“文革”期间书中人物的一段对话,阿飞、瘪三、事体……都是上海话或吴语中使用的语言。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