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分类: 文坛动态

重访“海派文学”

李今著《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一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好评。有评论认为,此书体现了作者“言必有据”的严谨学风,必将成为海派小说研究的“一个必然的起点”。(黄忠来、杨迎平:《评李今的〈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近20年过去了,该书已经成为海派文学研究,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必读书,也成为了供诸多研究者参考并与之进行学术对话的对象。

阅读全文 重访“海派文学”

留下一个回复

过去一年的中短篇小说,上海作家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文学是人学,钱谷融先生的这句话是理解文学书写的总钥匙。2019于上海作家而言,是小说创作版图中较为丰硕多样的一年。孙顒、唐颖、朱大可等五零后作家持续推出中篇佳作,小白、姚鄂梅、禹风、薛舒等六零和七零后作家展现出“喷涌”强劲的创作势头,周嘉宁、王占黑、王苏辛、王侃瑜等一批八零和九零后作家显出日益成熟和锐不可当的创作态势。

阅读全文 过去一年的中短篇小说,上海作家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留下一个回复

池莉:上海是我的文学福地

周末的下午,时髦的武汉天地,红男绿女穿梭其间。咖啡馆一角,却别有一番安静。鹅黄色九分裤,黑色长款开衫,再搭配一双浅口鞋,椅背上挂着一个白色帆布包,身前摊放着新一期的《世界文学》——62岁的池莉,走过时光和岁月,却没有繁复冗杂,知性而利索,犹如她新小说的模样。

阅读全文 池莉:上海是我的文学福地

留下一个回复

海派文学经典是海派文化传承的基础

“海派文化并不只有百乐门的风花雪月与上海滩的打打杀杀,海派文化的基础应该是在文学上。”在上海作协一间小会议室里,知名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颙,在“与二十五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7~2018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启动仪式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再这样强调。

阅读全文 海派文学经典是海派文化传承的基础

留下一个回复

在上海写作:崛起的中国新城市文学

上海历来是中国文学重镇,近现代以来,多次引领文学的风潮,海派文学以其鲜明的风格,与京派文学比肩而立,左翼文学的大潮也在上海澎湃过;鲁迅、巴金、张爱玲等文化名人长居上海,形成了长久持续的文学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从工业题材的发轫之作《上海的早晨》,到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先锋文学,到70后的都市写作、

阅读全文 在上海写作:崛起的中国新城市文学

留下一个回复

上海影协举办史蜀君电影回顾展

2月23日下午,上海电影家协会在上海影城6楼3厅举办“君名留影史青春传人间——史蜀君导演电影展映”活动。影展放映了《女大学生宿舍》、《失踪的女中学生》两部影片。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影协主席张建亚,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许朋乐出席本次活动。

阅读全文 上海影协举办史蜀君电影回顾展

留下一个回复

英学者凯利·布朗著《上海2020》为上海建言

英国学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凯利·布朗(Kerry Brown)撰写的《上海2020:西方学者观照中的上海与中国》,概括了一个西方人对上海过去历史文化和经济成就的认识,以及未来它所面临的挑战。

阅读全文 英学者凯利·布朗著《上海2020》为上海建言

留下一个回复

冰心文学馆纪念建馆15周年

8月25日,“庆祝冰心文学馆建馆15周年座谈会”在福建省长乐市举行。据悉,冰心文学馆正着手建立“海峡作家文库”,将文学馆逐渐发展为集多位闽籍作家资料收集、研究与展示的文学博物馆,并面向公众开放。座谈会由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冰心研究会名誉会长杨少衡主持。冰心的儿子吴平专程从北京赶来赴会。

阅读全文 冰心文学馆纪念建馆15周年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