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探讨与论争:“智性写作”与“情色风潮”

探讨与论争:“智性写作”与“情色风潮”

目前正在畅销的长篇小说《暗算》、《解密》引出的“智性写作”新概念引起了评论界关注。“智性写作”提倡文字中的智力含量与精神质量。近日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联合举办的“智性与激情的写作讨论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批评家们,就近年来小说家们的“智性写作”的努力,进行了探讨与论争。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坛陆续历经“身体写作”、“隐私写作”、“情色写作”等风潮,及至后来的“少年写作”将众多少年写作明星推到文坛前台,出现了文坛“小鬼当家”的说法。而公众已经厌倦那些小说中的种种情色之事,写智力发展的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则很少见。

不过最近两年,情况有点不一样了。《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指出,一些作家如李洱、陈希我、盛可以等,并没有被市场炒作,但他们的实力,在某种程度上终结了知青那一代作家在小说界的主导地位,他们的作品也充满了智力含量。《暗算》、《解密》的作者麦家就是其中的代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文学研究员、评论家孟繁华说,在麦家笔下,诡异的小说情节,暗合了公众的窃密心理。这种情况早已有之,比如人们对神秘的“红墙文学”的关注,正是这种心理的反映。《解密》讲述了一个少年孤儿靠天赋成为破译高级密码专家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无疑是数学天才,但他又是孤寂的、冷漠的、怪异的、脆弱的,最后因为一个偶然的失密事件导致疯狂。天才与疯子本来就只有一步之遥,该小说不仅涉及了心理学,也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

孟繁华认为,一些秘密战线的故事,或者说“间谍小说”、“特情小说”,在中国比较少见。麦家的作品则涉及这一题材,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智性写作”的另一个特色体现在写作方式上,突出了空间文学的新写法。作家强调的是一个特色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小说脉络不一定按照时间的顺序机械展开,而主要是服从空间秩序,使全书的整体结构空间化。

另一方面,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新颖说,写人的智力或心智,和通常所说的写一个人的内心精神是不一样的。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通常是人文的或是社会的,这样的东西,在我们文学作品中非常多见。而智力、心智,只在一个人体内孤独地发展,文学作品中很少写到这种孤独发展的过程,可能因为要写这样的东西,就要求作家成为一个科学家,成为一个大脑问题研究专家。

有评论认为,“智性写作”群体出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目前,评论界总是把目光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名的作家上,常常对他们有所期待。而被市场炒作的作家,则是一些低龄作家。这之间出现了“断裂”地带。公众期待有一代新人能起到补白作用。

历经了多种风潮蜕变的中国当代小说,是否有希望以“智性写作”替代“情色风潮”?

评论家朱大可说,现在许多人都往小说上吐口水,认为小说是万恶之源,“我不这样认为”。中国传统小说中既有鲁迅、沈从文的经典巨著,也有“礼拜六”和“鸳蝴派”。文学既应多元化也应一体化。他对于目前韩少功等人对当前小说一言以“毙”之不敢苟同,认为那是“省事的”和“简单化的”划分,“对于文学的评论并不能如行政长官那般武断,评论界关注着新时期的小说成长,关键需要耐心”。

中国青年报(2006年),作者:王肖笑

分类目录 文学档案 档案馆

发表您的见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