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分类: 档案馆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往事

林徽因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司法部长林长民的独生女儿,福建闽侯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1920年秋天,林长民应邀去英国讲学,16岁的林徽因便顺便随同游历。

  徐志摩在国内就与林长民相识。听说林长民来到伦敦,要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演讲,徐志摩一大早就赶往会场。在电车上他见到了十分景仰的著名作家狄更

阅读全文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往事

一个回复

海上花开 海上花落

引题: 张爱玲热的三度兴起,表明这位小资写作大家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新海派文学的暂时式微。无论是被研究还是被玩味,张爱玲始终是一口越淘越有的古井。

张爱玲可谓1940年代作家中最走红的一个,生前如此,身后亦如此。且不说海外如何,单是这几年大陆出版界的“张爱玲热”就足令其他作家望尘莫及。非

阅读全文 海上花开 海上花落

留下一个回复

海派文化变革的五个阶段

社会现象最耀眼的部分,无疑是人类活动的结晶——文化现象。1000年前,上海只是一个具有几户人家的荒僻小漁村;200年前,上海也不过是一个滨海小县。但在当时的中国版图上,这是一块缺少历史重负、可以重新设计而地理位置又极其优越的文化地带

阅读全文 海派文化变革的五个阶段

留下一个回复

周小仪:比尔兹利、海派颓废文学与1930年代的商品文化

本文讨论比尔兹利与海派作家的颓废艺术观念,并进一步论述艺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比尔兹利绘画的传播和中国颓废主义产生不仅仅是一个文学艺术现象。唯美主义者将生活与艺术截然分开,把艺术理解为远离社会的乌托邦。这种唯美主义思想所掩盖的是商品文化的发展对于人的审美感性的塑造功能。海派作家对艺术的理解,特别是他们对女

阅读全文 周小仪:比尔兹利、海派颓废文学与1930年代的商品文化

留下一个回复

海派文化的日常生态 –周瘦鹃在1919

周瘦鹃(1895-1968)这一年的大量书写本身与都市时尚潮流融为一体,这种海派文化的日常生态颇合乎“苟日新,日日新”的古训,也与波特莱尔所说的“现代性”意涵息息相通。这与当时《新青年》诸公以各种“新”的名义展开旨在彻底改造中国的意识形态建构显示出不同取向。

阅读全文 海派文化的日常生态 –周瘦鹃在1919

留下一个回复

“海派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从上海的成陆和崛起,伴随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回顾海派文化演进的过程,可以看到,在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了吴越文化的和其它地域文化,受到了世界文化主要西方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海派文化。这使我们了解到海派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

阅读全文 “海派文化”的形成和特征

留下一个回复

海派文化姓“海”

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两个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上海,无论是城市的形成过程、发展道路,还是外观风貌、人文内蕴,抑或是民间风俗习惯等,都有鲜明的特点和个性,有些方面还颇具奇光异

阅读全文 海派文化姓“海”

留下一个回复

吴越文化概述

吴、越二国史实见诸文献,始自春秋。《春秋》、《左传》、《国语》等史书都有载。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这是史书上都注明了的。然而在这以前,吴、越的文化中心又在何方。关于吴都的地望,文献上

阅读全文 吴越文化概述

留下一个回复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20世纪的中国,在不断地追寻自己的民族国家文学的现代完型中,将要走完这100年。这种文学的形成,因为一直是与中国的革命运动相生相伴的,激进的左翼文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受到相当的重视,成为研究界的焦点

阅读全文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