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室 正文

力透纸背的真实力量

郝秀琴 |
2431
Avatar photo
郝秀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理事。南国漂泊派女作家。

  力透纸背的真实力量

  ——读《总能成功——人到五十也能创业》

序言:黄晓河,1949年5月12日生,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经济师。1969—1972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丰镇县隆盛庄公社插队落户,后期担任公社革委会委员、团委书记、大队副主任;1972—1975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1975—1977年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哲学室工作;1977—1980年任中央党校临时党委委员、校团委书记;1980—1982年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团委副书记;1980—1985年任中共中央党校机关党委常委、宣传部长;1985—1987年在中共江苏丹徒县委挂职锻炼;1988—1990年在国务院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工作;1990—1995年任中国兴南集团公司暨海南省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副总裁、党委副书记:1995—1998年任大连中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99年至今,任上海华闻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晓河

  《总能成功》这部书是2011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来又连续三次再版,许多专家学者给予此书很高的评价。再次肯定了《总能成功》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励志书,令人信服的历史书,质朴真诚的情感书,它真实地见证了黄晓河这一代人和共和国同龄人的光荣与梦想,理想与奋斗、呐喊与彷徨、进取与失落、希望与挫折、成功与遗憾、感悟与思索……

  2019年的春天我阅读了这部书。这年,正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年代,古镇隆盛庄决定编辑出版一部曾经在隆盛庄插队下乡的知青的书籍,倡议书发出后,我就和上海、北京等许多知青都建立了微信联系。和黄晓河的认识,源于白益淮的引荐,他们当年都是隆盛庄南营子下乡的上海知青。相互加了微友后不久,黄晓河先生很快给我寄来了他的《总能成功》,并把书中其中写知青下乡生活的那一章单独发给了我。后来,这一章节我编在《隆盛庄知青回忆录》这部书的开篇。

  《总能成功》该书不仅装帧精美,内容也让人开卷有益,掩卷不忍。这部书,共二十章,分上、中、下篇三大部分,创业(上)求学(中)从政(下)全书脉络清晰,文字朴素,情感真诚。他用平和的语气,平静的心态,讲述着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真实地书写了他奋斗的一生,拼搏的一生,自强不息的一生。黄晓河是新四军的后代,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军人家庭的子弟而自傲自居,他曾经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动乱岁月,三次受到毛主席对红卫兵的检阅,也曾经受到学校的隔离审查。后来,自愿来到了隆盛庄南营子大队插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插队期间,他担任过隆盛庄公社革委会委员,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和团委书记,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县五千多名知青中脱颖而出,首批被选拔到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读书,这段特殊的经历,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石,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正如他说:“这个由新中国成立所开创的伟大时代,影响和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使我们在顺境和挫折中学习成长,养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主流品质,不怕吃苦,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他在南营子这个偏僻贫穷的农村,将自己忘我的投身于改造农村的实践中,和村里的老乡打成一片,炼成一块,一起打大井,造梯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改天换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不怕“城里人”的小瞧和白眼儿,开着自治区奖励给他们集体户的手扶拖拉机到处去积肥掏粪,他用写实的手法、严谨的态度书写那个特殊的年代,字里行间传递给读者一种力量,一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无论写插队生活,还是后来的创业和走向仕途,作者没有采取传奇性的描写,更没有夸张的华而不实的虚构,他始终以平和的笔调,书写了内心的真情实感,这部书的问世,给更多人的启迪是如何成功,黄晓河是属于大格局的人物,他所从事的事业也是大事业,正如他的妻子韦佳说:“他竣工的是精神世界的建筑。”他一万元开始起家,一座烂尾楼再次成就了他的事业,他穷则思变,他敢想敢冲勇于实践。

  五十岁知天命,也就是说,人到了这个年龄也能充分看到自己的一生了,到了这个天命之年,成功与否基本都定型,但黄晓河先生在《总能成功》却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五十岁依然能成功。这就是这部书给读者的启迪和核心思想。但反过来仔细思考,优秀的人一生都是优秀的,由于他的优秀和努力,已经奠定了他走向成功的路,假如五十岁之前,他要是没有那么艰辛的努力和付出,没有那种承受苦难和挫折的能力,他不会有那种胸怀若谷的大智慧和大胸怀。

  “成功的大门只为有准备的人敞开”,对于一个有梦想的勇者,成功与年龄无关,年龄不是你停止不前的借口;成功与环境无关,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对于一个想成功的人来说,是历练自己的磨刀石,能使你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意志更坚定,目标更明确。从人生低谷能勇于跃起这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品质,不要给自己找任何没成功的理由。首先要问自己,在成功的背后,你付出了多少?成功没有捷径。

  《总能成功》这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一部励志书,黄晓河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独树一帜的佼佼者,他在农村插队是知青的排头兵;在中央党校工作,深得胡耀邦同志的赞赏;他杀入商场,依然是运筹帷幄,屡创辉煌。换位思考,成功对于一个毫无建树的平庸之人来说,别说五十岁成功,就是二十岁,三十岁也是碌碌无为。

  《总能成功》是写给有梦想的人,是启迪那些敢于拼搏勇于奋斗的人。青年时代的黄晓河就是每个年轻人学习效仿的榜样,中年时代的他更是那些创业路上创业者的楷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黄晓河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团委书记、宣传部长,亲身经历并参与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斗争风云;后投身于农村经济工作,在苏南任过县委副书记,又进入国务院系统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驰骋海南与东北,参与筹建海南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海南航空公司等重大项目。但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身体却出了问题,1998年秋天,黄晓河在体检的时候,头部CT检查的结果是脑主干梗塞,这一年,他正好五十岁,这一年,也是他人生最为艰难的低谷时期,他的事业也面临困境,在身体,事业都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怎么办?家人都劝他从工作中解脱出来安心养病,是安心养病还是继续拼搏?黄晓河多次拷问自己:“我这辈子真的就这样了吗?”他不甘心,开始于病魔抗争。他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这一年,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重新定位。

  2019年,有幸与黄晓河先生在北京两次谋面,春天,当《隆盛庄知青回忆录》这部书正式出版问世后,黄晓河先生和夫人韦佳女士,专程从上海赶来,为该书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首发仪式,当年在隆盛庄插队的上海、北京知青在京城相聚,黄晓河先生气质儒雅、举止谦逊、平易近人,谈吐不凡,我们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起已过的峥嵘岁月,尤其是在隆盛庄南营子插队的那段日子,让他今生刻骨铭心、记忆犹新。他给在座的人都赠送了《总能成功》这部书,从谈话中,我进一步体会了解到他创作这部书的实际意义和真正价值,什么是成功的标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标准,每个人对人生的认知观、世界观的不同,追求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也不同。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也许一辈子都一事无成。一个人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成功,与他一生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黄晓河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他如今已经到了“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龄段,但他依然没有停顿自己前行的脚步。他身体力行,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用实际行为践行自己的一贯坚持的理念:“产品以人为本,收益回报社会。”正如他弟弟黄幼河先生说:“《总能成功》是对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折射,是对共和国同龄人的折射。”是啊,字里行间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梦想闪耀光芒,让生命绽放激情和花朵。

  读《总能成功》之后,我们悟到: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成功的大门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走进去的;所有成功的大门都是虚掩着的,不过,虚掩着的大门不会自动打开请你进去,而是要靠你的双手用力才能把它推开。

总能成功(人到五十也能创业)
       

版权声明:
1.原创文章(含图),即海派文学网原创作品或者特邀作者所作,此类文章本站拥有发表权,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自于海派文学网并附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
2.转载文章(含图),即来源于他方的作品,此类文章本站都注明原发表地和原作者名称,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为文学研究。第三方如要转载,请附原发表地及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原发表地或原作者联系。
3.海派文学网为研究性公益网站,非为赢利目的。如果您对本站的转载与引用有任何建议与意见,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作出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