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派书屋 正文

汤雪华等著:《小姐集》

芊芊紫陌 |
Avatar photo
芊芊紫陌

帝城佳气接烟霞,草色芊芊紫陌斜。独钟情于百年海派,流连于美丽的故事中

 

  《小姐集》主要内容:她们曾与张爱玲同时,活跃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文坛,因为年轻而摩登,时人称为“小姐作家”。后来,由于各种变故,她们淡出文坛,正统文学史也忽略了她们的存在。然而,她们的小说,有别于张爱玲的样式,也不合于左翼文学规范,倒是文坛上别一种风景。

作者:汤雪华 等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书评

  《小姐集》是一本会让人好奇的书。书名只是因素之一,其次是这些与张爱玲同时代的“青春美少女”的写作才华和生活状态,更深层次的则是这一次群体性的史料发掘,会不会给张爱玲评价,给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史写作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小姐集》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参照就是张爱玲。这一批青春韶华的女大学生是张爱玲的同行,她们的写作曾经是张氏才华的直接“陪衬”。因而,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张迷阅读的一个新延伸点,也可以作为张爱玲研究的一个新参照。 

  在《小姐集》的参照下,一个长久被忽视的背景陡然凸显,那就是“青春文学”。久负盛名的《传奇》出版的时候,张爱玲只是个二十几岁的都市少女,心智和阅历都是年轻的。她的沧桑感,她的命运感,确实是天才的横空出世,还是有很多同龄人的参照;时局动荡是催熟了张爱玲一个人,还是一群人,都值得探求。看过《小姐集》之后或许才会发现,一直以来被定格为“老”和“旧”的张爱玲猛然生动鲜活起来了,她和这群摩登而有才华的大家闺秀一样,摇曳在“孤岛”的喧嚣与华丽之中。 

  无论是就后世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影响而言,还是就《小姐集》所呈现出来的同代人的写作水准而言,张爱玲的地位都无法撼动。说来说去,这些被文学史和后来读者长久忽略的小姐作家们,充当的依然是从另外的角度证实张爱玲实力的“陪衬”。与莫扎特同时代的音乐家萨列里曾说,和天才莫扎特生在同一个时代,是音乐家的悲哀。这句话同样可以应用到这些文学才华突出的小姐们身上。这是造化弄人的悲哀。 

  施济美、汤雪华、邢禾丽、俞昭明等这一批闪着青春光彩的名字,群体性地站在张爱玲的身后,共同构成了“孤岛”的文学版图。如果不是机缘际会,让她们离开写作,她们中的很多人也有实力能够被反复记忆和书写。 

  她们的写作和张爱玲一样,面对着沦陷时期的暂时安稳,她们也和张爱玲一样,关注着乱世中的安稳。在与张爱玲遭遇的方面,比如市民的爱情,宅门的恩怨,她们略逊一筹;而在有关知识女性的独立意志,有关市井小人物的悲喜剧方面,她们显示了各自不俗的功力。尤其是知识女性面对爱情和事业的困境,面对婚姻和自我独立的困境时候的心路历程,都充满了有别于子君和娜拉的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在张爱玲之外,在左翼文学和“鸳蝴派”市民小说之外,小姐作家们创作了一种新的小说,“女性知识分子小说”。施济美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十二金钗》是代表作。读过《小姐集》之后,才发现新时期伊始在西方文学理论催化下卷土重来的女性主义风潮,都不过是这些命题在新的历史境遇下的重演。两厢对比,时隔四十年的两次知识女性文学创作的集体喷发,或许会成为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新话题。 

  从艺术上而言,书里面收录的很多篇章,都颇有水准。比如汤雪华的《墙门里的一天》、俞昭明的《落花流水》、邢禾丽的《上帝的信徒》等等,都是上等的佳作。其中施济美、汤雪华的对话描写和白描功力,令人称奇。俞昭明、邢禾丽等人的叙事角度选取,也颇有心思。所有作家对于古典诗词歌赋的化用都信手拈来,国学文学熏陶的痕迹异常明显。甚至很多句子,也颇有名言之风,比如“大多数的人在故事的末日是哭泣,因为人的故事多半是悲哀的,人生只是一缕长长的太息,眼泪是生命之谷,尤其是女人的眼泪,更不值钱”。 

  只是,从总体气质上而言,相对于“灰黄色”的张氏世界,相对于她深沉而苍凉的风度,这些小姐的世界显得更为健朗阳光,朝气蓬勃,真诚直白。而中国文化中似乎天然有幽怨的气质,风花雪月、饮食男女更是喜欢委曲婉转、百转千回。唯有如此,才昭示着成熟和练达,才包含着中国美学所推崇的气韵。 

  实际上,张爱玲也确实比这些小姐作家们成熟和洞达。作品中的表现不胜枚举,在作品之外,有意识的自我经营是最典型的体现。从自曝“天才梦”,到直言“出名要趁早”,乃至在服饰、言行等方面的惊世骇俗,所体现的都是作家在埋头书斋之外的清醒和理智。张爱玲在当时的引人注意,乃至她后世的显赫声名,很难说这些不是重要的促成因素。 

  历代的文学写作队伍都是浩浩荡荡,时间的大浪淘沙总是从现时现地开始,很多历史都靠点滴的累积,靠“为人”与“为文”的互动,而机缘巧合和造化弄人也常常隐藏在时代的漫不经心之间。张爱玲为什么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标识,而小姐作家们却被淹没?当下的写作者,在专注于文学本身的完善之外,在天分差异之外,似乎还应该得到某种启示。或许,这也是《小姐集》的文学外部价值大于内部价值的明证之一。 

  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是文学史评价作家写作的是非观和道德观。《小姐集》显然难逃被定位于文化价值的命运,就好比王家卫《花样年华》里的旗袍,王安忆《长恨歌》里的鸽哨,李安《色·戒》里的麻将一样,小姐作家的写作更像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孤岛”时期上海中上阶级小姐的生活。她们接受的是并不直接的“五四”思潮洗礼,面对的是并不彻底的市民生活。她们追逐物质的时候顾及精神,放任思想的时候又盘算现实利益。她们的精神气质更符合作为知识女性的“上海宝贝”那种时髦而前卫,大胆而先锋,骄傲而矜持的状态,张爱玲是她们的领袖。

       

版权声明:
1.原创文章(含图),即海派文学网原创作品或者特邀作者所作,此类文章本站拥有发表权,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自于海派文学网并附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
2.转载文章(含图),即来源于他方的作品,此类文章本站都注明原发表地和原作者名称,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为文学研究。第三方如要转载,请附原发表地及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原发表地或原作者联系。
3.海派文学网为研究性公益网站,非为赢利目的。如果您对本站的转载与引用有任何建议与意见,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作出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