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室 正文

隆盛庄,抹不去的记忆

郝秀琴 |
6617
Avatar photo
郝秀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理事。南国漂泊派女作家。

  出生之地,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
  
  隆盛庄是我的出生之地,隆盛庄的人都被称为“倒流水”人。因为隆盛庄有一条特殊的河,河水是从南流向北。这条河水是隆庄人的母亲河,这条特殊的河给了隆庄人一种特殊的秉性,刚强、硬气、也霸气。隆庄人,无论在哪里都不甘心落后,都是人上之人。
  
  隆盛庄,总是让我魂牵梦绕,那条河,那座山,那香烟缭绕的南庙,那巍然傲立的台墩,那昔日繁华的马桥,都不能从我的记忆中抹掉。
  
  隆盛庄被冠名为全国文化古镇,传统村落,这是实至名归的。在这块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很深的古镇里,从清乾隆三十年,清廷设庄,定名隆盛庄之后,就人才辈出。尤其是前清时期,一些从隆盛庄走出去的文人学士,如仝玉美、同文炳、段士英、张世廉、班廷献等等,他们是隆盛庄的文化先导者,他们创建了隆盛庄的第一所公立小学,为培养隆盛庄的后代人起了决定性作用。有了文化才有了古镇的繁荣和昌盛,有了文化,才有了走向世界各地的隆盛庄人,有了文化,才积淀了古镇百年不衰的历史。相反,无知愚昧,固封自守会摧毁一些更加缤纷灿烂的美丽,比如一座村落一种文明。
  
  众所周知的是,隆盛庄以商贸为基础,是一个典型的旱码头,从乾隆十三年被招垦种地的农民开始,就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隆盛庄定居。后来,逐步有许多走口外的人,从忻州、崞县等地,徒步跋涉来到隆盛庄落脚,在这块南接内地,北依草原,东靠双台山,西邻西河湾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上,他们崇尚勤俭,垦荒种地,有了足够的土地,有了粮食,有了最大的米面油加工的陆陈行,有了各行各业的小作坊和从事各种手艺的能工巧匠,有了敢于闯天下走草地的男人,有了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女人……于是,商贾南来北往,店铺林立、人流如织,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重镇。
  
  “要想富,买卖带庄户”,这是当时隆盛庄人提出的致富口号,于是,许多买卖商铺字号,挣了钱先买地,有了地心里似乎才踏实,在那春种秋收的季节,原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在勤劳的隆盛庄人手里,已经变成了一片田园风光。春天,耕牛在犁地,牧童在放羊,西河湾的水哗哗流淌。秋天,五谷丰登,粮谷满仓,真是满地黄金甲,香气袭隆庄。假如这美好的小镇风光一直延续下去,那么,如今的隆盛庄会变得这样孤独、破败、无人问津吗?假如京包线铁路从隆盛庄通过?假如没有经租房时期对古建筑的大拆毁?假如文化大革命时期,隆盛庄所有的文物不被扫荡和焚烧,那么小镇现在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但时代的发展没有假如,人类的脚步也不会永远停滞不前,社会的大动荡已经把隆盛庄推向一个死角。交通的不发达导致了贸易的衰落,那么,衰落之后又是什么呢?
  
  隆盛庄难道真得在人们心中沉沦衰落了吗?不,被誉为小犹太族的隆盛庄人,如今,虽然大部分人都远离了隆盛庄,但根在隆庄,心系故乡。对隆盛庄的热爱和牵挂是不容置疑的。恢复古镇的本来面貌也是不容迟缓的,祖祖辈辈家族的寄托和期望由我们来承载。那一天,当我走进乡镇府,和两位年轻的乡镇领导人在一起漫谈的时候,他们大胆地提出恢复古镇的设想和方案,这一页,镇领导班子已经牵头翻开;这一页,也是多少隆盛庄人渴望看到的;倘若这是我们今生不惜余力要做的一件事,也只有这一页上,记下我们曾经为古镇所尽的一点点微薄之力。
  
  但真正要修复一条街或者一座四合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顺意书记详细介绍了隆盛庄现有居民的居住情况,仅有的四千多人,本庄本土人只剩七百多,其它都是从东山、兴和搬来的农民。而这些人大部分都占据在有代表性的古院落,古门面房和古車马店。他们对隆盛庄毫无感情,满腹心机就是想乘政府回收、重修的机会发一笔横财,满天要价,随意砌墙,乘机加盖房屋。更加惨重地破坏了古镇的原始面貌。李书记的话让我陷入沉思,是啊,本土的隆盛庄人都离开了隆盛庄,外来户谁还会关心如何打造“恢复古镇”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呢。

2201

  
  在《隆盛庄、倒流水》的开笔仪式上,来自各地的隆盛庄游子都重聚古镇。故地重游,感慨万千,走过马桥,走过南庙,走过西河湾,突然发现,一直保留在记忆中的那些儿时的美丽画面,已经被时间涂上了一层晦暗的颜色。清澈透明的西河湾,郁郁葱葱的绿草坪,蒲公英、河芘梳、车前草、牵牛花、已经被一片黄沙掩埋。台墩变小了,宛如一位栉风沐雨的老人,完全失去了昔日的威严神气。站在那残桓断壁的城墙下,我沉浸在远古的追忆中,越过千年的距离,拾起那散落的碎片时光,我总是试想着向天下人讲述那个百年古镇的故事,那五条大街,五十一条小巷,那四合院、圆拱门,那一砖一瓦,一椽一木,那拴马桩、石碾盘、古井、辘轳;那北根儿、南根儿、东根儿,南庙、北庙、五道庙;还有上三元的干货,缸房的米酒,轰动方圆百里的六月二十四和四月八庙会……隆盛庄人讲隆盛庄的故事,如数家珍,三天三夜又怎能讲得完?可不是吗?曾经有一部流传甚广的《隆盛剑侠记》,隆庄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骨子里天生有演绎故事、编排顺口溜的才能,曾经出现过类似瞎德子那样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也曾经有过远近驰名的鼓匠红利和肖有财;老财更是层出不穷,班家、侯家、贾家、陈家、寿家、段家……都是大户有钱人家。院士、举人、秀才比比皆是。“倒流水,出人才”。隆盛庄人才辈出,隆盛庄风水硬,人也硬,硬折不弯是隆盛庄人的秉性。曾经的繁华和兴旺,让隆盛庄站在历史的前沿,是南来北往的贸易纽带和商业重镇。穿过历史的尘烟,只为寻找那份对家乡纯挚的恋情,那份舍弃不掉的思乡情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如今,从小镇走出来的人都已经鬓发斑白,再次走过马桥,走过西河湾,走过台墩,站在那翻着泥浪的土地上,伸手呼唤着那个在岁月的长廊里渐行渐远的隆盛庄,呼唤那悠然古朴的静穆之美和一景一物。弹指间,回望尘世凡间,无论是几十年的人生还是几百年的文明,原来只是白驹过隙。
  
  可不,东山依旧,台墩依旧,西梁头依旧,永远不改变流向的西河湾依旧,隆盛庄在百年间孕育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会失传,隆盛庄人那种刚正不阿的秉性不会改变。
  
  写一部隆盛庄的书,我责无旁贷,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隆盛庄人,隆盛庄人现在都已经离开了隆盛庄,隆盛庄人遍布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我会追踪他们的足迹,聆听他们讲隆盛庄的故事,这是我文学创作的回归,也是我力求做好的一件事。在采访期间,无论走到哪里,都得到了隆盛庄人的支持和关注,那种热情和凝聚力,让我再次领略感受到,倒流水人啊,永远是硬气而霸气的。倒流水,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也是必然的。

       

版权声明:
1.原创文章(含图),即海派文学网原创作品或者特邀作者所作,此类文章本站拥有发表权,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自于海派文学网并附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
2.转载文章(含图),即来源于他方的作品,此类文章本站都注明原发表地和原作者名称,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为文学研究。第三方如要转载,请附原发表地及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原发表地或原作者联系。
3.海派文学网为研究性公益网站,非为赢利目的。如果您对本站的转载与引用有任何建议与意见,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作出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