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申江笔谈 正文

《诗文拾零》序:古今文字的秘境

陈忠林 |
Avatar photo
陈忠林

江苏阜宁人,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律专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盐城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华夏孝文化》杂志副主编。

  《诗文拾零》一书是季月康先生的初版新作。
  
  季月康先生是江苏名师,阜宁著名的文化学者。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数十载。出版专著《中学古今同形词语辨析》、《中学文言知识百问》、《文言复音虚词汇释》以及诗词《嚼字斋闲吟》等。这些书籍都具有居高的文学研究和参考价值。已被多所高校及县、市图书馆永久收藏,深受文学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尤其2017年8月出版的辞书《文言复音虚词汇释》,是作者在我国古典文学语言的形式、沿革、发展的探索方面,独具个性和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汇释》一书,具备延续我国古典文化生命的异质特点,它显示了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成了历史赋予后人宝贵的古典文化财富。如果从古汉语词义流失的角度去考量,《汇释》的编撰,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典籍文化信号的消减与衰亡。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里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
  
  而本次出版的《诗文拾零》一书,则是季老先生继上述出版的书籍之后,一个同源文化的补充,其参考和使用价值也不容忽视。
  
  《诗文拾零》分为“文章拾零”和“小诗拾零”两大部分。所谓文章,并非文学类的文章,而是季老先生从事古文研究的学术成果。
  
  “文章拾零”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纷繁,有30余条辞类解说,其中多半是生冷的文化难题。季老先生从古今字的介绍到文言词汇的简介,再到古今词语谈,每个辞例都有详尽的辨析和解释,为我们澄清和纠正了一些认读习惯上的误谬。其中部分内容是一般读者闻所未闻,对此,季老先生在书中作了重点强调。如:“古代汉语中的兼词”,“连绵词”,“互喻”,“插说”以及“舛互”修辞格的运用等等。经过季老先生精准的阐述之后,读者在容易互混的概念里找到了差异性和特殊性,增强了对国学阅读的自信。
  
  大家知道,古汉语仍然具有对当代人和社会的教化作用,但要使它成为内化个人的力量,就必须有人对那些在历史中形成,在现实中仍然起作用的一些典籍资源,进行梳理、过滤和转化,并结合时代条件赋予新的内涵。季老先生在这方面做了探索和努力,为建设一个共同的传统文化命脉作了有益的贡献。本书收录的相关内容,是他在大学学报和专业刊物上发表过的专论。如:“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词语简谈”,“复言词和单音词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社会进步必然表现为对传统文化中陈旧知识的突破和革新的现代理念。当你阅读该书时,便可了然于胸,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本书的第二部分:小诗拾零。
  
  所谓小诗,是季老先生创作的近百首七绝格律诗。从内容上看,这些作品偏休闲娱乐型。诗中描写的皆是作者感知和熟知的人和事,表达的是他一种特有的感悟和感慨之情。特点是语浅情长,辞美味醇,选材广泛,面目各异。由于季老先生的写作目的不是为了应世发表,而是随感而发,触景生情,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色。堪称现代人创作古体诗词的学习榜样。
  
  时人写时事,这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习惯。汉乐府的“缘事而发”,唐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与“事核而实”等,这些创作主张都在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季老先生的诗词作品正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写身边人,记身边事。
  
  “一杯小酒乐乎乎,是是非非心早无。尘世闲情从不惹,平生难得好糊涂。”诗中描写了诗人的晚年感悟,表达了老人特有的一种透明的乐观心态。作品中的生活细节,既有诗的魅力,也有平民质素。折射出新时代老有所依和老有所乐的岁月痕迹。别看写的是生活小节,却解开了21世纪中国老人的心灵密码,成为老年群体无法绕过和回避的精神存在。
  
  诗歌与时代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季老先生的诗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接受到时代前进的足音。
  
  “东风吹柳正黄芽,信步悠悠村野家。昔日寻诗曾来此,如今楼厦映烟霞。”(春日访农)这是诗人通过时代的记忆,抒发对农村变化的真切感受。
  
  “高楼林立气恢宏,车水马龙竞日中。店货琳琅满目是,繁华景象胜天宫。”这首诗就象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引人入胜,余韵悠悠。文脉中蕴藏着福泽,色彩里交融着情感。城乡的巨变与繁荣是盛世的表现。
  
  人是诗之本,诗是人之光。诗词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人性的坐标。一首小诗能勾勒出一段历史的风雨。由感而发的诗句,就象楔子一样嵌入人心。如“六十春秋弹指过,归来学子乐呵呵。赠书母校作留念,培育之恩永世歌。”这首诗记录了季老先生回母校–阜宁中学赠书的心情。诗中没有多少激荡的韵律,起承转合平静如水,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诗心,让读者依稀的感受到平静水波之下的感恩之情。
  
  其美在诗,其美更在人。这才是诗人真正的魅力。
  
  诗人是常人,但不是所有的常人都是诗人。诗人可贵的是用一颗平常心去写平常的事,切莫刻意地追求高、大、上,诗人应该面向大众,多写一些表达人性的作品。季老的诗,基本上遵循时人时语写时事的创作原则。
  
  “满心欢喜满心甜,眉笑眼开乐似仙。亲友声声齐道贺,曾孙出世嗣绵延。”(喜添曾孙)这首诗写的是喜添曾孙的家事,全诗字字含笑,笑中却隐含着人类永恒的话题。读者喜欢逼近人生和体验人生的诗作。古人亦是如此。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王安石)等等,皆是平中见奇,表达的是一种人之常情。
  
  至于季老先生格律诗的创作用的是平水韵还是今声韵以及偶句的使用和平仄的讲求等技术问题,这里不再介绍了。但值得一提的是,先生的集句诗,显示了他雄厚的国学功底。《诗文拾零》的书末附有季老先生的集句诗20首。所谓集句,是将不同诗作中的佳句连缀成一首新诗。新诗既保留了原诗原味,又突破了原诗含意,形成一个新的意境。集句是诗苑中一朵美丽的艺术奇葩,它不仅在辞藻层面和技术层面上合格合律,而且还要开拓出一个新的境界。在美学的基础上为研究诗词演变和美学嬗变提供了有益的艺术借鉴。
  
  现随意抄录季老先生的集句诗一首,足见季老先生国学基础的扎实。
  
  “溪上东风吹柳花(赵孟頫)《溪上》”
  
  “草深无处不鸣蛙(陆游)《幽居初夏》”
  
  “竹篱茅舍自清绝(裘万顷)《次余仲庸松风阁韵》”
  
  “彩笔无心赋落霞(刘翰)《种梅》”
  
  读者不难看出,这首集句诗从溪上东风吹柳花开始,把天地之间的草、蛙、竹篱,茅舍、落霞等多种景物以及诗人的情感,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组合,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完美严密,有着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若不注明集句,读者完全认为是一首原诗。情景、平仄、韵律和谐统一,完全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举一例足见全部,这里不再列举。季老的作品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阅读视野。
  
  季月康先生的这本《诗词拾零》,虽薄犹厚,独树一帜。使我们有机会聆听到他的诗文之音。
  
  以上文字,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不足为序,谨表贺忱。不到之处,恳望季老先生和方家见谅!
  
  2018.10.27于阜宁

       

版权声明:
1.原创文章(含图),即海派文学网原创作品或者特邀作者所作,此类文章本站拥有发表权,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自于海派文学网并附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本站联系。
2.转载文章(含图),即来源于他方的作品,此类文章本站都注明原发表地和原作者名称,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为文学研究。第三方如要转载,请附原发表地及原作者信息,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原发表地或原作者联系。
3.海派文学网为研究性公益网站,非为赢利目的。如果您对本站的转载与引用有任何建议与意见,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作出适当处理。